人事处与材料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之三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8-10-30浏览次数:963

  人事处与材料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之三 

——邀请李东教授作“面向持续绩效的目标管理”报告会

       2008年10月23日下午,人事处党支部与材料与工程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在九龙湖校区行政楼报告厅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知名教授李东应邀作题为“面向持续绩效的目标管理”的精彩报告。活动由校长助理王保平主持。

       报告从人事处主要职责之一——员工绩效管理切入,介绍了绩效管理中的基本环节——目标管理的的原理、方法与体系,并着重介绍了运用较为广泛的“BSC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理论。它是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通过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在变化环境中绩效管理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并使企业和个人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和利益。其绩效管理过程,就是将绩效管理开发与管理同战略目标联系起来,重组绩效管理,改进组织绩效并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力和灵活性的组织文化的过程。

       高校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其绩效管理与考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李东教授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绩效管理、考核的虚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梳理出问题的关键症结:高校中的目标管理,常常会由于对“成果导向”的单纯倚重而发生扭曲,以致绩效管理最终背离了支持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在宏观层面上,逐步建立起学校决策层与基层院系具体执行者之间的良性协商机制,以便双方可以对目标进行反复修改与商定,对一些无形资源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对影响最终目标达成的各个环节进行平衡与衔接审查。只有放宽绩效衡量的视界,高校的绩效管理才更具持续性,学校的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才有更为清晰、明确的个体目标的支持。

       李教授生动的讲解,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例分析,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郭成)

 

关于面向持续绩效的目标管理讲座的感想

(12006308     凌婷)

       今天,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学校人事处联合邀请经管学院的副院长李东教授作了一个关于组织管理方面的讲座报告。

       对于我们工科学生来说,对具体管理知识是比较陌生的,聆听这次讲座给了我们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的机会。如果没有这次经历,也许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大学生涯中根本不会去接触最前端的管理知识,了解到管理经营一个组织还可能牵涉到极为复杂棘手的问题,蕴含多种运行机制。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管理手段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集团或组织的运行状态,影响到其最终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

       讲座中,李东教授常会援引学校的组织管理作为例子,讲述一个组织在管理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对我们以及在座的老师应该都颇有启发。因为尽管学校的管理权只在一部分领导手中,但实际上所有有关的人员,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看法的各界人士,都在客观上参与了管理这一过程。所以,对这一过程有所了解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这一过程,使其顺利进行,同时对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也具有启发作用。

       李东教授围绕面向持续绩效的目标管理这一主题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目标管理问题的提出、特征、基本流程,并特别讲述了平衡记分卡(BSC)的有关知识。整个讲座内容都是从现实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引出相对应在目标管理下可行的办法,所以具有现实针对性,没有陷于空泛谈论。

       在目标管理的提出方面,李东教授就提到了管理过程中普遍会出现的现象: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不对称,也即下级阳奉阴违,以及目标制定不经协商或是没有确定的可衡量标准。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果一项工作不具有足够的挑战性,不能给予持续的成就感,加上人本身的惰性和私心,很难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组织管理中,人是很关键的因素,偏偏人又是极复杂、极难掌握。讲到这里,我们开始思考,那究竟怎样的管理实施才能克服以上的难题。答案之一当然是目标管理。李东教授接着向我们讲述目标管理的特征:通过合理的协商,具有可衡量的标准,管理面向成果。

       在如何实践目标管理方面,李东教授具体阐述了目标管理的基本流程,即提出组织愿景、完成目标指导书、制定初步目标、进行初步协商、修订目标、以及完成配套协议交移等。实话说,刚看到这些流程,并没有觉得其中有什么创新的元素在里面,一般的目标提出、实施不都这样么?随着教授的讲述,渐渐有些明白一种管理模式是否优秀合理在于目标从提出到实施到完成过程中的每一步具体如何实现。在目标管理中,组织愿景特别注重成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企业先进文化的形成,而初步目标由目标实施者制定,初步协商则由上级审查评价提议。由于时间限制,讲座中这些过程的具体实施并没有完全展示,但还是给了我们初步印象。

       讲座的另一个重点是BSC,即平衡记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一项可将组织策略加以落实并活络的管理制度,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战略目标过程。

       BSC的精髓正是追求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外部关注和内部诉求等重要管理变量之间的微妙平衡。追求这种平衡对企业而言并非可有可无,而是生死攸关的,这主要缘于下述事实:企业不再仅仅作为追求利润的主体,而是成为一个向客户、股东、员工、社区乃至社会提供价值的主体。如果脱离了自身所能提供的价值,则企业本身在现代社会就失去了存在的最大理由。

       为了提供最大化价值,企业必须从原来单一重视财务表现的窠臼中脱身,对其在客户面、内部流程面及学习成长面的诸表现予以关注。同时,企业得摆脱过去那种对短期经营业绩的过度关注,转而重视一些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客户满意度、员工素质、组织信息系统建立等等。并且,企业非但要关注资本回报率、息税后利润、现金流量等结果性指标,更要对促成这些结果的过程因素进行梳理。

       在听这些内容时,我在想其实不仅是企业管理方面,在生活其它方面也是如此,只注重最终的目标,反而得不到预想的结果,过程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问题组织的管理选择BSC真的一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BSC的运行需要足够的数据来支持,以在BSC中的四个层面上明确关键成功因素及其衡量标准,并在这些标准之间形成一种平衡结构,确定各因素之间的驱动关系。如果缺乏数据来源,不知企业目前在某方面的瓶颈和改善措施,BSC便发挥不了应有的决策指引和执行指导作用。

       最后李东教授还结合人性特点概括阐述了BSC组织能力规划和方案设计。可以说,李东教授的这次讲座,确实给了我们学习接触管理知识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或多或少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服务,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是很有帮助的。毕竟我们都会身处某个组织,都会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一员,而对在座的各位老师来说,他们已经处在这种环境中。

 

人事处与材料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

人事处与材料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

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王保平讲话

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王保平讲话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知名教授李东应邀作题为“面向持续绩效的目标管理”的精彩报告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知名教授李东应邀作题为“面向持续绩效的目标管理”的精彩报告